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 > 不知道发生事故算逃逸吗

不知道发生事故算逃逸吗

时间:2024-11-26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077
自古以来,交通状况是每一个繁荣王朝背后必不可少的基础,特别是到近现代以来,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更是每一个国家评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我国身为发展中国家,也对于交通状况的问题做出了立法规定,那么,不知道发生事故算逃逸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律解释

是否算逃逸取决于是否知道发生事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那么就不算逃逸。然而,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行为人是否知道发生了事故。

相关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重伤,行为人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将被定罪处罚:

  1.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2.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3.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4. 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5. 严重超载驾驶
  6.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定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指的是行为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
  • 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关注行为人的动机和意识状态,通常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客观方面则指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包括最高院的《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包括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

  •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逃逸者会被交通管理部门查缉,并启动查缉预案和布控系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制定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处理案件,并通过协查通报和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助查缉逃逸车辆或提供线索。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察办公室来指挥、指导专项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 交通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