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02-2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257
交通肇事罪到底存不存在共同犯罪呢,交通肇事罪是怎么规定的,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指的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来看,其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的疏忽或轻信。虽然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可能是明知的,例如酒后开车、超载、超速等,但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从主观构成要件来看,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在我国刑法学研究理论中,有学者将交通肇事罪称为过失犯罪之冕,即认为这是最典型的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被视为共同犯罪,对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根据其所犯罪行分别处罚。这一规定属于刑法总则部分,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罪行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外的重要原则。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显违背了这一重要原则。

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从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和侵犯的客体来看,该罪行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该罪行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而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交通肇事罪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然而,在现实中,肇事者在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交通肇事之前,并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损害。也就是说,他们不确定自己的行为会危及哪些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否则就构成了其他犯罪。然而,一旦交通事故发生,交通肇事罪构成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就基本确定,即明确了受害人和受损财产。因此,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行为,不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对策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评价

毫无疑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对打击交通肇事犯罪、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治违法行为而采取违法行为,尤其是国家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更不应如此。对于该解释中所列情形,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也无法保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

关于立法对策的建议

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明知或应当知道指使肇事人逃逸会导致被害人死亡,那么他们应当单独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例如,在寒冷的冬夜,甲驾驶单位汽车在一条偏僻的乡间小道上撞上了乙,导致乙昏迷不醒。甲请示单位领导是否报案,该领导为逃避赔偿责任指使甲逃离,导致乙被冻死。对于该领导,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应当预见到指使肇事人逃逸会导致被害人死亡,但轻信能够避免,那么他们应当单独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例如,在前述案例中,如果该交通事故发生在某国道上,该领导认为甲逃离后,乙会得到过往司机的救助,但偏巧没有人救助,乙因失血过多导致死亡,对该领导就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然而,无论如何,不能将交通肇事罪视为共同犯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拘留期限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拘留期限问题。当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且肇事者承担主要责任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若造成一人重伤且具备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等,将被定罪处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者的处理流程亦有所阐述。

  •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 交通意外致人死亡是否必须入狱?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