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逃逸包庇是犯罪吗

交通肇事逃逸包庇是犯罪吗

时间:2024-04-2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259
交通肇事逃逸现如今是一个热点的话题,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那么,交通肇事逃逸包庇是犯罪吗?对于以上问题,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交通肇事逃逸包庇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提供假证明的行为。对于此罪的具体量刑,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犯罪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事前有通谋行为,将会被视为共同犯罪。

交通肇事的定义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当交通肇事的社会危害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并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条件时,相关责任人将会被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现场,导致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并且其目的是为了推卸或逃避责任。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对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逃逸行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分析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罪后表现说

根据罪后表现说,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死亡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延续,而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种心态并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因此没有独立的意义。换句话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

2. 独立行为说

根据独立行为说,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或按吸收犯处理。

3. 分别情况说

根据分别情况说,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逃逸后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别处理。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不属于独立的犯罪行为。而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属于独立的犯罪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 犯罪客体:交通运输安全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

  • 高速上逆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高速公路上逆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逆行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导致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肇事司机是否需要坐牢取决于案情和法律规定。符合特定立案标准的交通肇事行为

  •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相关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如果逃逸行为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吊销驾驶证。如果逃逸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具体行为包括:未取得驾

  • 刮碰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 交通事故逃逸的赔偿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 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特征分析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