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赔偿协议有效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交通事故双方签赔偿协议
2014年7月4日,韩某驾驶重型货车,与骑电动助力车的卜某相撞致其受伤,电动助力车受损,韩某随即将卜某送至医院住院治疗。该事故经天水市公安交警支队认定,韩某承担本次事故全部责任,卜某不承担责任。卜某住院治疗期间,委托其妻子李某与韩某协商签订了赔偿协议。协议书约定:卜某住院检查治疗费4300元由韩某承担;由韩某赔付卜某后续治疗费及各项损害赔偿费共计8000元;卜某受损车辆由韩某承担维修费,其余费用各自承担。卜某住院治疗16天,韩某支付了卜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4185.63元及车辆修理费1500元。
肇事一方欲毁约被诉
卜某治愈出院后,要求韩某依照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约定的内容,支付损害赔偿费用8000元,但韩某却拒绝支付赔偿款。卜某随即起诉至法院,要求韩某履行协议,支付赔偿款。
案件审理期间,韩某提出,协议书是双方自行协商,并非在天水市公安交警支队主持下签订,所以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卜某要求的后续治疗费及各项损害赔偿的费用数额过高显失公平,主张部分撤销协议。卜某则认为,赔偿协议是双方自愿协商签订的,韩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法院审理认为,卜某与韩某就交通事故赔偿一事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签订关于赔偿事宜的协议书,该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故该协议书自签订时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天水市公安交警支队是否主持调解、参与协商,均不影响该协议书效力,该协议合法有效。
韩某驾驶重型货车与骑电动助力车的卜某相撞致卜某受伤,电动助力车受损,由此造成卜某损失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车辆修理费等各项损失9738.93元。。本案中,卜某与韩某平等协商签订赔偿协议,卜某并非处于优势地位,韩某亦非缺乏经验。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韩某应向卜某支付各项损害赔偿,包括已支付的医疗费及车辆修理费在内共计13685.63元,而卜某因交通事故遭受实际损失为9738.93元,协议约定赔偿数额并未明显高于卜某实际损失,不存在显失公平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缓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要想宣告缓刑,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在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肇事者符合这些条件并进行积极赔偿,可被判处缓刑。附加刑仍需执行,并可能根据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