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事实和证据,马某的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马某明知吸食大麻后会导致行为失控,仍然在吸毒后继续驾车行驶,对危险后果放任不管,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其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造成了1人死亡、1人轻伤和车辆毁损的严重危害结果。因此,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根据现有证据,马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交通肇事罪。马某的交通肇事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和严重财产损失,且马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马某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综上所述,小编同意第二种意见,并认为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属于交通肇事罪。具体分析如下:
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具有不可控的特点,驾驶员处于兴奋或疲惫的不清醒状态,其对车辆的操控能力大大减弱,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及范围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均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马某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持反对态度,他知道吸毒后会失去知觉和自我控制,但他过于自信地认为只要谨慎驾驶就可以避免危险。在事故发生后,马某自身也受伤晕倒,醒来时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待缓过神来,才发现完某当场死亡。可以认定马某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此外,马某逃离现场也可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根据刑法规定,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处理效果的角度看,认定马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能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吸毒者在产生幻觉或意识障碍时往往造成多人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对毒驾犯罪应当从严打击。然而,在刑法的附属性分析中,应当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能仅因毒驾后果严重就一律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根据马某的主观心态和行为特点,交通肇事罪更能体现罪责刑平衡。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一名男子陈某自愿举报自己吸毒后被警方证实吸毒,并被处以治安拘留15日的处罚的故事。陈某因之前犯罪记录和家庭关系不良,在父母要求下产生逃避心理,选择报警自首吸毒。关于吸毒的处罚规定根据相关法律,可处以拘留和罚款,对吸毒成瘾者需实施强制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