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搭载乘客撞伤普通事故变肇事逃逸
今年1月,梧州一名男子卢某驾驶摩托车搭乘邹某甲、邹某乙由外环路往收费站方向行驶时,车上乘客邹某乙的膝盖与另一名男子何某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擦,致使何某倒地受伤及其摩托车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卢某驾驶的摩托车超员搭载乘客,且因车上乘客的身体部位与其它车辆发生碰擦造成交通事故后没有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或返回事故现场,其行为构成逃逸,所以卢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何某受伤后被送到医院治疗并住院两个星期,期间共用去医疗费27000余元。为追讨赔偿,何某将卢某和保险公司起诉至法院。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法院受理后,于今年9月组织双方调解。经调解,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协议:保险公司于2014年9月30日前赔偿何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赔偿金损失共48542元;卢某于2014年10月17日前赔偿何某医疗费及各项损失共20000元。
调解书生效后,卢某并没有履行赔偿义务,何某于12月5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执行后,执行法官立刻向银行、工商、车管所等部门查询卢某及其配偶的财产状况。经查询发现,卢某名下无财产登记,但是他的妻子却有银行存款。得知这一线索,执行法官立即前往银行冻结卢某妻子的银行账户,并向卢某送达冻结裁定书,要求其尽快履行赔偿义务。
得知自己妻子的账户被冻结后,卢某急得团团转,在权衡利弊后于12月10日现身法院,向执行法官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主动联系申请人何某来法院了结该案。经执行法官做双方工作,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卢某支付何某赔偿款20000元,同时在口头上对何某表达歉意。执行法官也随即解除对被执行人妻子银行账户的冻结。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过错及责任或意外原因。若未查获肇事逃逸人或车辆,可在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制作认定书,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事实,并确定责任。若无法查证事实,也应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逃逸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或导致他人死亡,刑期将更长。结论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