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都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当事人承担了刑事责任就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是减轻了民事责任;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就可以减轻甚至是免除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时,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上述规定,在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诉讼中,对民事损害赔偿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是相辅相承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可以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量刑情节。即承担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承担民事赔偿并取得被害人或家属谅解的话,可以得到从轻、减轻或者是判处缓期执行的处理结果。
首先,作为交通事故责任方都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事故车辆中承保交通事故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及(或)事故车辆中承保商业险的保险公司会先行理赔,不足部分由事故责任方按比例划分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
其次,只有达到刑事责任标准时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事故责任的过错大小和造成的损失轻重程度不同。
综上所述,在交通事故责任方面,责任方都必须承担民事责任。即使进行相关形式的责任承担,被害人或司法机关仍有权利要求责任方进行赔偿。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一起交通事故引发诉讼期间当事人死亡的处理方式。当事人章某因交通事故导致脑损伤并引发赔偿诉讼,一审期间在家中去世。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经过重新审理,法院认定章某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判决保险公司和王某向章某家属支付相应赔偿款。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出其不属于法定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且对检、法两院无约束力,易产生误导效应。文章还指出公安机关形成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已包含其实质内容,无需以证据形式重复移送。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包括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破案、侦查终结等环节。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办案人员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掌握立案标准,区分是否适用一般事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