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起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起诉必须明确指定被告。
起诉必须包括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关的事实和理由。
起诉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并由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在交通事故中,根据不同情况,受害者本人、死者的法定继承人(包括被扶养人)或物所有人可以提起诉讼。
除了司机外,车辆所有人(即车主)也应被告上法庭;在客伤事故中,承运人也应被告上法庭。
诉讼请求中的赔偿项目必须具体、确定,并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发生或不确定的费用不应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交通事故发生地、被告所住地或车辆所有人(即车主)或承运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减少成本和避免劳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1992年12月1日法发(1992)39号《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第1条规定,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时,除诉状外,还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如果对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还需要提交上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
如果公安机关认定该事故不是任何一方当事人违章行为造成的,需要提交公安机关作出的结论。
如果双方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且调解书已生效但另一方不履行,需要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调解书。
如果双方经调解未达成协议,需要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调解终结书。
当事人主张赔偿时,还需要提交以下证据:
如果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伤残,需要提交伤残鉴定报告。如果在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未进行伤残鉴定,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进行伤残鉴定,并根据鉴定等级要求对方赔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如果交通事故造成残疾,需要使用补偿功能器具,需要提交医院的证明,并按照普及器具的标准计算残疾用具费。
如果需要鉴定误工费、护理费和营养费(简称“三费”),在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未进行鉴定,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进行“三费”鉴定,并根据鉴定报告要求对方支付误工费、护理费和营养费。
需要提供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医疗费用凭据。
需要提供处理交通事故时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凭据,包括亲属参与处理交通事故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费的证明。
车祸肇事方不肯赔偿时的起诉流程和所需资料。首先,通过工商局、交警支队获取对方信息,然后前往法院起诉,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在法院调解过程中,如对方拒绝调解或调解无效,案件会进入开庭程序。最终,收到赔偿款后,案件结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索要交通事故赔偿所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立案的证据要求。包括赔偿诉讼中证明原被告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以及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涵盖了身份证明、继承证明、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责任认定书、法医鉴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