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法律指南:你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项
时间:2024-03-08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拍卖人的定义和设立条件
拍卖人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拍卖人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
拍卖企业的设立
拍卖企业可以在设区的市设立。设立拍卖企业必须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设立拍卖企业的条件
为了设立拍卖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注册资本不少于一百万元人民币;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
- 有适应拍卖业务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 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拍卖业务规则;
- 持有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
- 符合国务院有关拍卖业发展的规定;
- 满足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文物拍卖的特殊条件
如果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注册资本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
- 拥有具备文物拍卖专业知识的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高等院校专科以上学历和拍卖专业知识,并在拍卖企业工作两年以上;
- 品行良好,不能是被开除公职或者吊销拍卖师资格证书未满五年的人,也不能是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拍卖师资格考核由拍卖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合格后由拍卖行业协会颁发资格证书。拍卖行业协会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是拍卖业的自律性组织,负责监督拍卖企业和拍卖师的行为。
拍卖人的义务和责任
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
卖方有权要求委托人说明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拍卖人应当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并对委托人交付的物品负有保管义务。
委托和保密
拍卖人接受委托后,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委托其他拍卖人拍卖。如果委托人或买受人要求保密身份,拍卖人应当保密。
禁止利益冲突
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并且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拍卖人也不得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交付和付款
拍卖成交后,拍卖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委托人交付拍卖标的的价款,并按照约定将拍卖标的移交给买受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
被执行人是否有权要求停止拍卖?
被执行人在特定情况下有权要求停止拍卖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介绍了网络司法拍卖的优势,包括信息覆盖面广、公开透明、成交溢价率高、实现市场超地域化和成本低廉等方面。
-
为什么需要强制性资产评估
为何需要强制性资产评估的原因在于国有资产交易的特殊性,国有资产涉及产权交易时所有者无法直接参与定价,而中介机构能够提供公允的资产评估价格,以确保交易价格合理公允。此外,文章介绍了国有资产评估的审批权体系包括审批从业人员的执照和审批评估机构的执照等,同
-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及确定合同履行地的约定管辖法院的注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地确定原则。同时,在约定管辖法院时,需注意书面表达、选择范围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等问题。
-
支票的法律概念和种类
-
有限合伙企业的退伙应该注意些什么
-
婚后财产公证归属一方需要什么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