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卖报名时,无人参加或竞买人不够法定人数。这里要分析为何无人参加的原因,很可能是市场宣传没有做好,造成竞买人不足的。对此,拍卖人均应向委托人写出情况报告,终止拍卖或再行拍卖。
(二)应叫价未到保留价。一般往往是保留价过高或资产质量太差,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撤拍或者终止拍卖。终止拍卖由拍卖人向委托人出具终止拍卖书。拍卖合理支出费用,由委托人支付。
(三)买受人违约不付成交款或不付全款。这是违反《经济合同法》和《拍卖法》,原买受人应依法要承担违约责任。《拍卖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即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拍卖标的的价款,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者由拍卖人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将拍卖标的再行拍卖。拍卖标的再行拍卖的,原买受人应当支付第一次拍卖中本人及委托人应当支付的佣金。再行拍卖的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原买受人应当补足差额。”
(四)买受人违法串标。这是拍卖过程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对于在拍卖过程中出现串标的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置方法,目前,国内有四个法律文件,它们分别是《民法》第四条、第五十八条,《拍卖法》第三十六条、第六十五条,《新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五条、第二十七条,这些法律条款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1、由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的,属于违法行为,投标无效。
2、根据对拍卖人和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大小,予以不同的处罚,最高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低的可处以成交价的10%或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3、根据给拍卖人和委托人造成损害的大小和行为情节的轻重程度,分别由法院(公安)或工商行政部门处理。
遇到这些情况,产权交易机构应及时移交工商或公安部门处理。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无形资产拍卖的五个要素,包括垄断性、稀缺性、获利性、保留价和买方市场。垄断性和稀缺性影响无形资产的市场竞争力,获利性是竞买人的重要动机之一。合理制定保留价并进行买方市场调查对拍卖成功至关重要。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委托拍卖合同及其相关文件的详细内容,包括委托人的资料、标的物资料、拍卖公告、竞买登记记录、拍卖规则、拍卖笔录、成交确认书以及移交标的物的资料等。文章还介绍了拍卖资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包括存档时限、检索方式等,强调企业应建立主要拍卖数据库以实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