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委托人委托拍卖物品或者财产权利时,应当提供身份证明和拍卖人要求提供的拍卖标的的所有权证明或者依法可以处分拍卖标的的证明及其他资料。
2、拍卖人应当对委托人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核实。拍卖人接受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拍卖合同。
3、拍卖人认为需要对拍卖标的进行鉴定的,可以进行鉴定。
4、鉴定结论与委托拍卖合同载明的拍卖标的状况不相符的,拍卖人有权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不得作为拍卖标的的物品
(一)依照法律应当上交国家的出土(水)文物,以出土(水)文物名义进行宣传的标的;
(二)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者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
(三)公安、海关、工商等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以及银行、冶炼厂、造纸厂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拣选的文物;
(四)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收藏、保管的文物,以及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
(五)国有文物商店收存的珍贵文物;
(六)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构件;
(七)涉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有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标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流通的文物。
文物拍卖标的审核须由3名以上审核人员共同完成,其中省级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不少于1名。审核意见由参加审核人员共同签署。审核过程中,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可要求拍卖企业补充标的合法来源证明及相关材料。两家以上拍卖企业联合举办文物拍卖活动的,审核决定主送前列申请企业,同时抄送其他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拍卖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点。拍卖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调整在拍卖当事人之间形成的特殊法律关系,其特点包括基于合同性、相对复杂性和以拍卖人的权利义务为核心。拍卖法律关系涉及委托人与拍卖人、拍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多种关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方式。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委托拍卖合同及其相关文件的详细内容,包括委托人的资料、标的物资料、拍卖公告、竞买登记记录、拍卖规则、拍卖笔录、成交确认书以及移交标的物的资料等。文章还介绍了拍卖资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包括存档时限、检索方式等,强调企业应建立主要拍卖数据库以实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