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
第三条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第四条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对拍卖业按照特种行业实施治安管理。
第二章拍卖标的
第六条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者是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第七条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
第八条依照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才能转让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在拍卖前,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所在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
第九条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他物品,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委托拍卖的,由财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拍卖人进行拍卖。
拍卖由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章拍卖当事人
第一节拍卖人
第十条拍卖人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
第十一条拍卖企业可以在设区的市设立。设立拍卖企业必须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拍卖业管理的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
(三)有与从事拍卖业务相适应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四)有符合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拍卖业务规则;
全国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的定义、建立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选择等相关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建立该名单库,并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评审后方可纳入。网络服务提供者由申请执行人从名单库中选定或由人民法院指定。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其中,禁止拍卖的物品如国家自然资源等不得进行拍卖;限制拍卖的物品包括房地产、国有土地使用权、文物和国有资产等,其拍卖需依法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国家限制流通的物品依法只能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买卖或交换。
拍卖委托主体相关内容。在拍卖中,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拍卖企业在接受委托时需审查委托人资格。委托人享有办理委托拍卖手续的权利,需向拍卖人提供身份证明、所有权证明等。拍卖标的须是国家允许买卖或可依法处分的物品或财产权利,需经审批的物品委托
第一条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拍卖活动,均须遵守《拍卖法》和本细则规定。第五条市商业管理委员会是本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