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八十五条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抵触而无效。
海X公司提起诉讼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该法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制定。然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根据上位法优先原则,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条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抵触时,相关条款应被视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第六十条规定:“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履约保证金的作用是单向的:当中标人违约时,招标人可不予返还;而在招标人违约时,中标人却无权要求双倍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奉行等额赔偿原则,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损失要求赔偿。海X公司要求力X公司双倍返还履约保证金,实际上是要求法院在不考虑实际损失的情况下,适用定金规则。在缺乏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这种背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一般原则的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二、履约保证金的适用以施工合同的生效为前提。
有观点认为,即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八十五条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抵触而无效,但该条规定可以视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交易习惯,从而对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在招投标法律关系中,通常存在着两个合同: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时,双方所成立的预备合同;在规定时间内,招标人与中标人所签订的正式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的适用必须以施工合同的生效为前提。履约保证金中的“履约”二字专指施工合同的履行,而不包括预备合同的履行。尽管预备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属性,也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应当获得履行,但由于该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合同的订立,因此,对预备合同的保证金应称为“订约”保证金,而非履约保证金。在本案中,力X公司在向海X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后,并未与海X公司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招标人违反的是预备合同,而未违反施工合同。因此,即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八十五条被视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交易习惯,本案也不属于其规定的适用情形。
三、力X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不支持海X公司双倍返还履约保证金的请求,并不意味着海X公司无法获得任何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一般规则,海X公司应向法院提交证据以证明其所遭受的实际损失。笔者认为,力X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海X公司只能要求力X公司赔偿已获得的利益损失,而不能要求力X公司赔偿可能获得的利益损失。由于施工合同未签订,海X公司无权要求力X公司赔偿履行该合同可能带来的利润。海X公司只能就其实际支出和所丧失的缔约机会提出索赔,且索赔金额不应超出施工合同履行时所获得的利益。
标书的理想特质和相关法律知识。标书应具备适当的标购方式、明确的规格、具体明确的条款、清晰的投标须知和合约标准条款、合理的标单格式和有效的发标程序。此外,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关于投标人的定义、资格条件、投标文件编制、提交、补充修改和撤
投标人在参与投标过程中应注意的要求和条件。包括资质要求、工期、签字章印、格式、表述一致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报价适应性等方面。投标报价要合理具备竞争性,同时投标文件应经过多人核对,确保完整、规范、语言严密。最后,投标文件的递交必须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完成,否
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需考虑项目专业性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是否投标。决定投标后,企业需选择合适的投标标的和优化投标策略。正确的投标决策对企业是否中标、中标后的效益及发展前景和职工经济利益都有重要影响。
招标过程中的投标人身份确认流程。投标时需出示相关证件,并按时到达开标会场。缴纳相应保证金后,主持人宣布开标会议开始,介绍评标方法等。各投标人需填写投标书并在限定时间内递交。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开标、唱标及记录。最终确定中标候选人,公示信息无异议后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