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时间:2025-02-0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的妨碍或者消除市场竞争,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限制竞争行为,既包括具有经济优势力量的经营者滥用其经济实力限制他人竞争的行为,又包括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那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手心律师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限制竞争行为的定义和主体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协议和行为,其目的是妨碍、阻止或排除市场主体进行竞争。在中国,限制竞争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分为两类: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竞争所带来的负面结果。
公用企业和独占企业的法律责任
如果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违反法律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实施限制竞争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至20万元的罚款。如果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滥收费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所得1倍至3倍的罚款。鉴于这类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法律规定有权查处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职能部门是省级或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包括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的规定,如果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了该法第7条所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例如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上级机关可以责令其改正;如果情节严重,同级或上级机关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如果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滥收费用,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至3倍的罚款。
经营者不得实施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以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 违反保密义务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4. 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如果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上述违法行为,将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如果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其他单位、个人实施上述违法行为,仍然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也将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其中,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包括混淆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
社交软件上的网络图片侵权问题
社交软件上网络图片侵权问题,涉及图片转载、网页抄袭、网络上载下载、网络转载、P2P下载侵权、网络链接侵权、域名抢注侵权以及网络游戏和网络隐私侵权等方面。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要依据是否出于营利目的、是否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等因素。侵
-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我加盟一家店,自己高仿又开了一家算侵权吗
-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怎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