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调岗时间是没有作出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调整岗位,劳动者不能胜任现有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调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任何一方提出调整岗位或调整薪酬,都要有相应的依据。对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无论是出于公司方的要求或是劳动者的主张,无非基于下述三种情形:
1、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于第一种情形而言,我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另外,对于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脱密期,在脱密期间用人单位可以将劳动者调整至非涉密岗位。此种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对调整劳动者工作内容及工资待遇的合理依据承担举证责任。
2、双方在劳动合同或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就劳动合同的变更作出约定;
与第一种情形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情形强调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应明确约定调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地点等的有关条件,当事人可以按照约定履行,但是劳动合同中虽有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地点等调整的约定,但调整的条件和指向不明确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调整的合理性。用人单位不能证明调整合理性的,劳动者可以要求撤销用人单位的调整决定。
3、双方就劳动合同的变更协商一致,经协商后确定的新的岗位或薪酬,对双方产生效力。
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关系转变为隶属关系,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变更提出了严格要求。调整岗位作为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必须满足双方协商一致和采取书面形式两个基本前提。员工在特定情况下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争取经济补
《劳动法》关于岗位变更的法律依据。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调整工作岗位。如协商无果,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对于调岗时的薪酬调整,需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不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问题,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履行及变更的条件和程序等。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无效的。针对李某的劳动合同被单位单方面变更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