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张某因经营肉鸡养殖厂,向王某赊购饲料,共欠货款183240元。张某在支付了部分货款后,尚欠53000元货款未付,并于2010年11月20日向王某出具欠条一张,约定于2012年12月30日前支付剩余货款。经王某多次催促未付而成讼,经法院调解张某同意于2014年6月30日前支付货款53000元并按年利率6.15%计付利息,计算时间自2013年1月1日起至货款清偿日止。逾期仍未付,王某无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经法院调查发现,张某系某中学退休老师,每月工资3700多元。2014年9月法院遂依法裁定每月提取其工资2500元用以偿还所欠货款。此时处于诉讼阶段,尚未取得裁判文书的温-方得知法院正在执行被执行人张某的工资,遂向法院提出参与分配的申请,请求保留其享有的债权比例。
已由法院扣划、提取的被执行人的工资收入,尚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温-方能否参与分配?对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认为,温-方未取得执行依据前没有资格参与分配。只有待取得执行依据后,对之后提取的工资收放按债权比例参与分配。
认为,温-方有资格参与分配。因为温-方具有可期待的债权利益。
认为,温-方在申请参与分配时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对裁定冻结提取的工资收入进行保全,待取得生效法律文书后再按债权比例参与分配。
本文赞同第一种意见,主要有以下理由:
规定,尚处于诉讼阶段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无权申请参与法院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财产或财产性收入的分配。
规定,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须有执行依据。而在本案中,温-方并没有法律规定的执行依据。
规定,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应提交申请书,并附有执行依据。处于诉讼阶段的债权没有经过法定程序进行确认,对债权的性质、数额等情况并不清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可能存在争议,最终债权人诉请的债权能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尚处于未知状态。如果仅凭温-方诉请的债权已经进入诉讼程序而可以申请参与分配,将对已经取得执行依据已经进入执行程序的债权人王某不公平。
规定,已经由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财产或财产性收入,不能再次进行保全。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定扣划提取工资的性质就是保全张某的工资收入因其他原因而减少,从而影响法院正当的执行。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定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数额较大的界定、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以及情节轻微的处理。文章旨在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的处理方式:各债权人以合同为基础,正常债务,正常偿还,互不干涉;如果资不抵债的,涉及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的,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多个债权人的债权种类不同的,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优先于金钱债权受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一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执行的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各债权比例受偿。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