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的《劳动鉴定申请表》,特殊情况下,职工可直接申请;
2. 提供历次病、伤、残医院治疗的原始病历,属因工伤残的,需持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材料;属职业病的,需持卫生部门授权的职业病防治所(院)提供的诊断资料;属精神病的,需持精神病院的诊断资料;其它情况的,需持有说服力的证明等报劳动鉴定委员会;
1. 劳动鉴定委员会应认真审定申请及附件材料,对资料不全或情况不明的不予受理;
2. 对符合条件的,统一安排鉴定,并提前通知企业及有关人员鉴定的时间、地点、人员;
3. 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者聘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家组对被鉴定人员进行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学诊断;
4. 专家组对伤残、病残职工的状况,写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意见,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伤病或伤残等级,并发给等级证明书。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企业和被鉴定的职工;
5. 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复查鉴定最终结论由省级劳动鉴定机构作出;
6. 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因申报工伤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办理;与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生争议的,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1. 填写《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 提供《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及《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3. 提供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
4. 提供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
5. 提供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畸形的彩色照片。
1. 填写《广州市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 提供《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及复印件;
3. 提供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4. 提供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
5. 提供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
6. 提供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畸形的彩色照片。
1. 填写《广州市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 提供《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及复印件;
3. 提供申请伤残程度变化复查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4. 提供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
5. 提供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
6. 提供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畸形的彩色照片。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包括承担工伤职工伤残鉴定的费用。初次伤残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包括鉴定费、检查费、诊断费、鉴定人的差旅费等。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了足额的工伤保险,该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初次鉴定的申请由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提出,鉴定费则由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在申请时预先垫付,后续在收取工伤待遇费用时一并向保险机构或用人单位索取。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