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鉴定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工伤相关事宜进行评定。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申请人需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鉴定者需在每周一、二、三、五前来办理鉴定手续。
鉴定办公室会对申请人所携带的材料进行确认,并由专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申请人需交纳200元的鉴定费。若材料不完整,申请人需先进行委托诊断,然后再进行鉴定。
鉴定办公室会定期召开鉴定会议,对申请人的鉴定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相应的等级或结论,最后将结果进行公布。
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的劳资人员可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集的全部材料。
广义上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狭义上的工伤鉴定指的是致残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又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别和评定的过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通常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工伤鉴定即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需要向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被安排到专门的医院进行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等级、标准和制定机构,以及申请程序、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专家库、鉴定程序和结果以及复议和最终结论。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等。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申请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职工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问题。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同意可延长至最长不超过三个月。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