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1级,最轻的为10级。
1级:指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无法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
2级:指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级:指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级:指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
5级: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6级: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7级: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8级:指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9级:指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10级:指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授权,劳动保障部正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新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新标准出台后,各级别的划分原则将以新标准为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等级、标准和制定机构,以及申请程序、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专家库、鉴定程序和结果以及复议和最终结论。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等。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申请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首先,劳动者发生工伤并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分别分为十级和三级。其次,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市级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结论,如有需要可延长3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申请鉴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审核材料,组织鉴定并作出结论,伤情复杂的可延长鉴定时间。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意见出具鉴定结论书
工伤发生后,何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当工伤职工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和生活自理障碍等级,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该委员会由多方代表组成,并建立了医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