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是不能获得误工赔偿的。当受害人无法提供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时,需要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然而,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理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然而,关于“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具体含义并未得到明确统一的解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上述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导致了对该问题的司法裁决不统一。
上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由国家统计部门公布,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需要将上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换算为日工资数额,以确定误工费的赔偿金额。然而,关于如何计算日工资数额存在不同的观点:
这导致了日工资数额的差异,进而导致误工费的赔偿金额也不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特殊情况下,没有收入的人无法获得误工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12.26),如果受害人为未成年人且家属不属于事故受害人,那么受害人将无法主张误工费的赔偿权利。然而,他们仍然可以主张以下权利: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抚恤金是否属于继承财产范围的问题。抚恤金是一种特殊的补偿费用,旨在满足死者家属的抚慰和经济需求,不属于遗产范围。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抚恤金并不属于此类财产。因此,抚恤金不应被视为遗产
大学生兼职期间受伤是否有权要求误工费的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新生效的《民法典》,如果大学生因他人的侵害导致人身损害,有权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费的计算方式根据患者是否有固定收入分为不
甲方与乙方之间关于人身损害死亡赔偿的协议内容。协议包括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已支付费用、赔偿要求限制、款项分配、身份确认、无过错或法律责任认可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