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赔偿
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都是由建筑公司将附助性工程分包给了包工头或没有资质的施工队,其双方之间有承包合同,而包工头揽下工程后又招用农民工为其干活,在工程结算时,由公司将工程款支付给包工头,再由包工头发给农民工,而且农民工平常也直接听从包工头的管理和支配,
据此,多数人普遍认为建筑公司与农民工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建筑公司对其不承担工伤责任,而只是一般的人身损害侵权关系。但事实上,农民工与建筑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可依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法申请工伤,理由如下:
包工头属于自然人,其没有营业执照和相应建筑资质,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在此情况下,公司与包工头之间的承包合同因违反《建筑法》等法律规定是无效的,但是合同已实际履行,工人已进行了实际工作,进行了劳动,而包工头又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而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只有建筑公司,虽然建筑公司不直接支配管理农民工,但其是通过包工头进行的间接管理和支配,从后果上农民工还是受公司劳动管理制度的约束,农民工提供的劳动也是建筑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故此让建筑公司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是必较合理的,而其与农民工之间也符合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所以,农民工与建筑公司之间应当是劳动关系。应该适用《劳动法》。
其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主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上述规定中,“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就包括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所以,农民工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伤害,完全可依《劳动法》及上述《通知》及《工伤认定办法》等相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要求建筑公司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一般情况下,工伤赔偿额较人身损害民事赔偿为多。
另,根据《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第12条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否则应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在黑心包工头携工程款逃跑情况下,农民工可向发包公司索要工资。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规定、法律后果、赔偿责任及赔偿请求的时效性。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补缴费用。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保险待遇减少,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差额损失的责任。劳动者应在知道权利被侵害后的
工伤及工伤保险基金的概念和范围,详细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并进一步探讨了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赔偿问题,涉及民事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对于是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并通过另一种方式弥补差额,法律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规定。笔者认同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双倍兼得
深二度烧伤赔偿项目的规定,包括伤残等级及赔偿系数、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十二项内容。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标准,同时详细说明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包括残疾赔偿金、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关于个体经营者员工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处理。主要介绍了工伤认定与赔偿的程序和标准,包括伤残等级的确定和待遇支付。同时,也阐述了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参保责任和工资计算标准等内容。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处理方式和标准对于保障员工权益和企业发展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