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个级别。这些法院都有资格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但受理案件的范围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基层人民法院指的是县级法院、不设区的市级法院、市辖区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可以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也就是说,一般的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除了法律规定由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外,其他所有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一,重大涉外案件,包括涉及港、澳、台地区的案件。涉外案件是指具有外国因素的民事案件,例如原告或被告是外国人,涉及的财产在外国等。重大涉外案件指争议标的额大、案情复杂,或者当事人居住在国外的人数众多或分属多国国籍。
第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一般指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主要指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及标的物涉及到的人或事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例如当事人是党、政、军界要员或人大代表等。在经济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主要指诉讼标的金额较大、争议的法律关系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等类案件。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目前,这类案件主要包括海事和海商案件、专利纠纷案件、商标侵权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专利纠纷案件只能由省级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青岛、大连和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管辖权。
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案件性质严重、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这类案件数量很少。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指的是只要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某一案件应当由其审理,不论该案属于哪一级、哪一个法院管辖,它都有权将案件提上来自己审判,从而取得对案件的管辖权。这是法律赋予最高审判机关在管辖上的特殊权力。但需要明确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能上诉。
如果您对此还有任何疑问,请在本网站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由于部分地区司法环境欠佳和行政案件分布不均等问题,最高法提出在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试点工作。此举旨在通过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改善司法环境,统一司法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保障人民群众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指出没有具体规定次数。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即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并阐述了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及“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以确保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接受移送的法院有约束力,避免法院间推诿或争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包括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文章还提及管辖权异议的重要性,以及地域管辖和异议处理的法律依据。目前存在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报告等问题,规范级别管辖成为最高法院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