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免法是一种用于跨国纳税人的税务政策,根据抵免的数额不同,可以分为全额抵免法和限额抵免法。
全额抵免法是指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实际缴纳的税款,在本国应纳税额中无条件地全部扣除。
限额抵免法是指居住国对其居民向外国缴纳的所得税额设定了限额,即将外国所得乘以本国税率计算出的扣除额为限。如果所得税额低于限额,可以全部抵扣;如果超过限额,则超过部分不能在当年给予抵扣。
限额抵免法相比全额抵免法更有利于维护居住国的利益。
在收入来源国所得税率低于居住国税率时,由于国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小于抵免限额,居住国还需要补征差额部分。而在收入来源国所得税率高于居住国所得税税率时,国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高于抵免限额部分,居住国政府不允许抵免。
这样的政策可以避免本国财政收入用于补贴本国居民承担的外国政府高税负的情况。因此,限额抵免法真正体现了兼顾收入来源国、居住国和纳税人三方利益的原则。
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抵免法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
直接抵免法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其抵免方法较为简单。
间接抵免法适用于不同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其抵免方法较为复杂。
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抵免法作为税务政策,但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限额抵免法。
广告合同的履行地的管辖问题。首先,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合同法的规定,确定了不同情况下广告合同的履行地。其次,在审判实务中,以合同双方约定为准确定合同履行地,如合同无约定则结合诉讼请求和合同履行义务确定。最后,对于约定不明确或未履行的合同,由被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的居住地也可管辖。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侮辱罪,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证据不足,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协商管辖的限制,包括适用案件类型、适用审级、表现形式和法院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协商管辖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纠纷,并且必须以书面协议的方式进行。同时,协商管辖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选择的法院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还介绍了协商管辖的概念及相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及相关规定。地域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地域情况确定管辖范围。民事诉讼中,以“原告就被告”为基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与居住地不一致,则由居住地法院管辖。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做出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