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免法是一种用于跨国纳税人的税务政策,根据抵免的数额不同,可以分为全额抵免法和限额抵免法。
全额抵免法是指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实际缴纳的税款,在本国应纳税额中无条件地全部扣除。
限额抵免法是指居住国对其居民向外国缴纳的所得税额设定了限额,即将外国所得乘以本国税率计算出的扣除额为限。如果所得税额低于限额,可以全部抵扣;如果超过限额,则超过部分不能在当年给予抵扣。
限额抵免法相比全额抵免法更有利于维护居住国的利益。
在收入来源国所得税率低于居住国税率时,由于国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小于抵免限额,居住国还需要补征差额部分。而在收入来源国所得税率高于居住国所得税税率时,国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高于抵免限额部分,居住国政府不允许抵免。
这样的政策可以避免本国财政收入用于补贴本国居民承担的外国政府高税负的情况。因此,限额抵免法真正体现了兼顾收入来源国、居住国和纳税人三方利益的原则。
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抵免法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
直接抵免法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其抵免方法较为简单。
间接抵免法适用于不同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其抵免方法较为复杂。
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抵免法作为税务政策,但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限额抵免法。
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和买卖合同的管辖法院选择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买卖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选择条件,包括协议管辖的范围、协议选择管辖的法院范围、协议管辖的限制等。然后介绍了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包括商品合同纠纷管辖权确定和各类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规定等。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地确定方法,包括法定管辖地和协议管辖地两种情况。法定管辖地包括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其中合同履行地通常为贷款方所在地。当事人也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管辖地,但需遵守法律规定。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款规定情形外,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因此,该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桥、闸通行费可抵扣进项税额=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桥、闸通行费发票上注明的金额÷×5% 通行费,是指有关单位依法或者依规设立并收取的过路、过桥和过闸费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