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在庭审中有哪些权利
时间:2024-03-27 浏览:7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一般是要公开审理的,公开审理刑事案件时,一般是要组成合议庭审理的,并且要陪审员陪同对案件进行审理,那么陪审员在庭审中有怎样的权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陪审员在庭审中的权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陪审员在刑事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包括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并独立行使表决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陪审员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有权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并独立行使表决权。陪审员在评议案件时应当围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充分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合议庭评议案件时,首先由承办法官介绍案件涉及的相关法律、审查判断证据的有关规则,然后由陪审员及合议庭其他成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审判长发表意见并总结合议庭意见。如果陪审员与合议庭其他成员意见分歧,并要求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陪审员提出的要求及理由应当写入评议笔录。
陪审员的产生条件
作为审理案件的陪审员,辅助法庭工作。在我国,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年满二十三周岁;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体健康。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被判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的人不得担任陪审员。陪审员在办案过程中享有与审判员相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同的义务。然而,陪审员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任命也需要经过地方人大常务会议通过,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在参加审判活动期间,陪审员的工资由人民法院支付。有些陪审员还参与案件的执行工作,有时也单独调解简易案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
-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