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又称为当场处罚程序,是一种适用于行政处罚的简便程序。它的简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易程序允许口头起诉和口头答辩,使起诉和答辩的过程更加便捷。
在简易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并且被告同意口头答辩,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可以当即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在原告起诉后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双方当事人和证人。
简易程序由一名法官独任审理,并独自作出判决。
在庭审时,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没有争议,审判人员可以在听取当事人就适用法律方面的辩论意见后立即作出判决或裁定。简易程序应当在一次开庭中审结,除非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再次开庭。
根据情况,裁判文书的制作可以适当简化。
简易程序应在立案次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其派出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以下简单的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但以下情况除外:
如果在起诉时被告的下落不明,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在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众多,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不适用简易程序。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民商类一审结案时间的法律规定,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的审理时间限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以及商事案件与传统民事案件的区别,主要涉及主体、客体和调整范围的不同。
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情形,依据相关法律,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需陪审员参与。对于可能判处重刑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理。此外,还介绍了刑事简易程序的特点,包括仅适用于基层法院、适用于第一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