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又称为当场处罚程序,是一种适用于行政处罚的简便程序。它的简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易程序允许口头起诉和口头答辩,使起诉和答辩的过程更加便捷。
在简易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并且被告同意口头答辩,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可以当即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在原告起诉后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双方当事人和证人。
简易程序由一名法官独任审理,并独自作出判决。
在庭审时,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没有争议,审判人员可以在听取当事人就适用法律方面的辩论意见后立即作出判决或裁定。简易程序应当在一次开庭中审结,除非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再次开庭。
根据情况,裁判文书的制作可以适当简化。
简易程序应在立案次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其派出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以下简单的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但以下情况除外:
如果在起诉时被告的下落不明,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在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众多,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不适用简易程序。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不适用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存在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和处罚较为轻微等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场行政处罚的程序以及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情况,包括处罚较重的案件、情节复杂的案件以及存在事实认定分歧的案件等。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
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措施。当案件审理期限届满时,如果同意继续简易程序,可申请延长审理期限,但不得超过六个月。若案情复杂,可转为普通程序审理。适用简易程序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必须符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
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