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首先,交通警察可以通过画现场草图、拍摄现场照片、录像或口头询问等方式固定现场证据。
交通警察有权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以便恢复交通。如果当事人拒不撤离现场,交通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将其撤离。如果当事人无法自行移动车辆,交通警察应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如果当事人驾驶机动车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并依法给予处罚:
A. 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
B. 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的嫌疑。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等,应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警察应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由当事人签名。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当场出具,也可以事后出具。但最迟应在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制作。
如果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可以口头申请),交通警察应当在现场进行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名,交付给当事人。
然而,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则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相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付给当事人:
A.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
B. 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名;
C. 当事人不同意调解。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包括简易和一般程序的运用以及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制裁的实施是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其中包括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简易程序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公正和透明。
交通事故复核受理后30天内给结果。(三)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是否符合规定。事故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3日后提出复核申请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事故认定书》有异议的。
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属于机动车驾驶人的原因占562%,行人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125%,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占312%。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属于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的占绝大多数,违法会车、不按规定让行、追尾相撞的占多数,属于行人、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