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这类案件被告人的罪行及社会危害性都较轻。人民法院在审理前,根据人民检察院提供的证据材料,依据相关法律对被告人的罪行及可能判处的刑罚进行判断。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罪行较重,需要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庭应终止简易程序,转为按普通程序审理。
(2) 案情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3) 人民检察院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适用简易程序并征得人民检察院同意。
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指刑法中规定的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等。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还包括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类案件的犯罪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都不严重,并且被害人提供了足够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可以在保证办案质量、正确运用法律的基础上,及时、迅速地审结案件,解决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情形,依据相关法律,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需陪审员参与。对于可能判处重刑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理。此外,还介绍了刑事简易程序的特点,包括仅适用于基层法院、适用于第一审
独任审理的适用情形。包括基层人民法院及派出庭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特别程序(选民资格和重大疑难案件除外)、非讼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中的除权判决程序除外)等适用独任审理的情形,并明确了适用独任审理的法院为基层法院及派出法庭,同时指出简易程序适用于审判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问题。对于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简易程序案件则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审结。交通事故法庭在开庭前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期间如出现法定事由,案件会延期审理。最后,法院根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