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笔录是由受诉人民法院的书记员对开庭审理过程进行全面记录的书面文书。无论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制作法庭笔录都是必要的。
1. 法定诉讼文书:根据我国《民诉法》和《刑诉法》的规定,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都应该记入笔录。庭审笔录的客观、全面和准确性是通过审判长、证人和当事人的审阅和确认来保证的。庭审笔录的制作由法定公职人员(书记员)完成,确立了其作为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法律性质。
2. 唯一合法的庭审记录形式:尽管现在许多法院采用同步录音录像或实时监控等形式替代庭审笔录,但根据现行诉讼法的规定,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仍由书记员用笔记入或用电脑录入。庭审笔录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其资源利用最为合理,易于辨别和确定,也易于保存,符合公正和效率的要求。
3. 案件处理的重要依据:庭审笔录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庭审中的举证、质证、认证,以及当事人的庭审行为。庭审笔录体现了审判员的逻辑思维和案件事实的真实表白,成为处理案件的重要依据。
重点法是指记录人将发言的中心内容和与案情相关的重点内容优先、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说话的速度,记录人不可能将每句话都完整记录下来,所以只需提炼出重点内容即可。
归纳法是指在发言人陈述缺乏条理性、意思表达混乱或内容分散时,记录人总结、整理、归纳出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进行记录。分句法是将脑中记忆的一句话同时录入一句话,或者手下输入一句话,脑中记忆一句话,耳上听来一句话,以保证记录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实时法是指记录人时刻保持耳上听来的一句话是最新的一句,并及时记录下来。连贯输入法是在记录过程中遇到头脑紧张、记录不及等情况时,放弃已听过的内容,立即运用实时法和分句法继续录入新内容,保证记录的连贯进行。
综合法是将审判员的问话和当事人的陈述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提取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进行记录。分段法则用于处理当事人表述案件事实时的断断续续和语无伦次,将陈述内容分成几个段落进行记录。
标记法或空格法是在记录过程中遇到记录不及或录入有误的情况下,用简单符号标记错漏或空行,待记录完毕后再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和技巧,书记员可以高效地制作出优秀的庭审笔录,提升审判员的庭审水平,同时节省时间和提高记录质量。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法律中并没有规定受理起诉状后具体多长时间开庭,不过总的审判时间有规定,普通案件6个月之内审核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