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裁定的改判、撤销或变更。
(一) 如果原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二审法院将以判决或裁定的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或裁定。
(二) 如果原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将以判决或裁定的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变更。
(三) 如果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二审法院将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
(四) 如果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二审法院将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原审法院对被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如果当事人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当事人提起诉讼,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例如,起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范围;原告不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没有明确的被告或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对该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当事人,尤其是被告和第三人,认为第一审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将裁定是否有管辖权。当事人对该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原告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除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外,法院将通知原告撤回起诉。如果原告不撤回起诉,法院将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对该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裁定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该裁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当事人对该裁定不服,可以向作出该裁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会停止对该裁定的执行。
原告在宣判前申请撤回起诉,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裁定准许或不准许撤诉。该裁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生法律规定的中止或终结诉讼的情况,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或终结诉讼。当中止诉讼的障碍消除,具备恢复诉讼条件时,法院应当裁定恢复诉讼。中止或终结诉讼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如果判决书出现错写、误算、用词不当、遗漏判决原意、文字表达超出判决原意的范围、判决书正本与原本个别地方不符合的情况,法院将裁定加以补正。如果判决书遗漏了诉讼请求的一部分和诉讼费用的负担,以及应当明确具体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内容而没有明确,则应当作出补充判决,不能用裁定补正。对于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的裁定,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法律规定的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情况,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当中止执行的情况消除后,具备恢复执行条件时,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在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和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情形,经法院审查属实,应当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对当事人申请执行公证机关依法赋予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如果法院认定确有错误,不予执行的,将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对于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裁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关于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后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一审法院,只会告知案件的当事人。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当事人适格的相关内容,包括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区别以及与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的不同
离婚诉讼中孩子抚养权的改判问题。一审抚养权判决基于孩子年龄和双方条件,在二审中改判可能性较小,除非有有力证据。具体规定依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保障子女权益是审理原则。双方需收集证据证明自身抚养能力和对孩子成长的
关于《保证函》的事实认定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保证函的签署情况,接着阐述了该保证函所担保的借款事项。同时,文章指出了一审判决的程序合法性,并回应了上诉人在二审中提出的关于履约保证金的问题。最后,代理人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驳回上诉人的上诉。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