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议庭的组成原则有哪些
时间:2023-10-0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进行一般审判时,要成立合议庭,进行相应的庭审。那么合议庭的组成原则有哪些,关于合议庭的组成原则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合议庭的组成原则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合议庭的组成和职责
一、合议庭的人员组成
除了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单独的审判员审理外,其他案件以及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都应当由合议庭进行审理。
-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3名审判员或者由1名审判员和2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3至7名审判员或者由1至7名审判员和2至7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 中级人民法院以上各级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应当由3至5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3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二、合议庭组成的规则
- 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刑事审判庭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时,自己担任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 第一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年满23岁且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都可以被选举为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时,享有与审判员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 合议庭的人员组成只能是单数。
- 合议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评议原则。若意见分歧,应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少数人的意见应记录在笔录中。
三、合议庭的职责
合议庭在开庭审理并评议案件后,应当作出判决。
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若院长认为不必要,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合议庭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时,可以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一次。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诉的提起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
关于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
再审申请的次数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关于再审申请次数限制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次数有限制。具体限制包括被驳回后的再次申请、经过再审判决的案件再次申请以及检察院作出不予建议或抗诉后的申请,
-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
-
再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