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指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上诉人、检察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活动审理案件的方式。
开庭审理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二审案件:
在司法实践中,开庭审理可以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除了参照第一审程序外,开庭审理还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还规定了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另一种审理方式,即调查讯问式审理。这种方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不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而是通过书面审查案卷材料,庭外提审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并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的意见后,直接做出判决或裁定。
调查讯问式审理一般适用于一审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相比于开庭审理,这种审理方式更为简便,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审判效率。然而,由于不直接开庭审理,不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行使。此外,一些基本的诉讼原则和制度在调查讯问式审理中执行起来存在程序上的困难。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其使用。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程序,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开庭审理通知和公告、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判决和调解以及判决宣告等环节。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一审二审程序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审理程序。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