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其他人无权提起再审申请。而申诉则不受此限制,可以由任何人提起,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第三人。
申请再审的对象是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与裁定,以及违反自愿原则或内容违法的调解书。而申诉则可以针对未生效的法律文书,也可以针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此外,申诉还可以针对一些违法行为等。
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超过2年则丧失再审权。而申诉则没有时间限制。
申请再审需符合法定情形,具体情形因法律文书不同而有所不同。再审的情形包括:
对调解书的再审申请,只有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才可以申请再审。而申诉不受上述法定情形的限制。
申请再审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即原审法院或该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而申诉则可以向任何一个法院提出,此外还可以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新闻机关提出。
由于申诉与申请再审存在如此大的区别,无论从性质还是作用上来看,这两者都是不能混淆的。目前在司法实务中,尤其是部分基层法院审判监督部门仍存在两种称谓混用现象,应予以厘清。
一般情况下,再审申请不需要缴纳诉讼费,但也有例外情况。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但以下情形除外: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