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是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纠正的一种审理方式。再审申请需要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再审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被申请人和原审其他当事人的数量,另外提交4份再审申请书副本。
应提交裁判文书的送达回证或其他证明,证明裁判文书已经实际生效。
如果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果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如果委托他人代为申请,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提交裁判文书的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4份。如果生效裁判是二审或再审裁判,还应同时提交一审和二审裁判文书的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也需要提交4份。
提交原审诉讼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复印件。
提交支持再审事由和请求的证据材料。
提交材料清单两份,并可附上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再审申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有权申请再审的主体只能是案件的当事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上诉人、被上诉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判决其承担实体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也有权代表当事人申请再审。
再审申请的对象只能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对于未生效的裁判,可以提起上诉,但不能申请再审。
再审申请必须具备法定的事由。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再审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此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也可以申请再审。如果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应当受理再审申请。
再审申请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原审法院及原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都可以受理再审申请,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出申请,法院有义务受理。
当事人必须在裁判生效后的两年内提出再审申请。
当事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明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原审法院的名称、案由和案件编号,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原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申请再审的具体诉讼请求,以及申请再审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同时,当事人提交申请书时,必须附上原审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的副本。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