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新的证据,当事人仍有权提起上诉,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在一审程序中,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在内的各方当事人都有权提起上诉。如果所有当事人都提起上诉,那么所有上诉方都被视为上诉人;如果只有一方当事人提起上诉,那么该当事人为上诉人,而未提起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在共同诉讼中,如果只有一部分共同诉讼人提起上诉,那么提起上诉的人为上诉人,而未提起上诉的本方当事人仍保持原审诉讼地位,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
上诉必须是针对尚未生效的一审裁判提起的,对于已经生效的裁判,上诉是不被允许的。
当事人不服一审民事或行政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不服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逾期不提起上诉的话,将丧失上诉权。
上诉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不能越级提起上诉。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并缴纳上诉费。除了刑事案件的上诉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外,其他上诉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对于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或抗诉案件,经过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应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如果原判决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都是正确的,并且量刑适当,那么二审法院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如果原判决在事实认定上没有错误,但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或者量刑不当,那么二审法院应当改判。
如果原判决在事实认定上不清楚或证据不足,二审法院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总之,改判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原判决在事实认定上正确,但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根据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重新适用法律,改变原审判决;二是原审判决在事实认定上存在错误,或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二审法院在查清事实后作出改判决定,改变原审判决。在这里,认定事实错误是指对事实的认定不真实,即以虚假或伪造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认定事实不清是指缺乏足够的证据,在未查清案件事实的情况下作出判决。
上诉的相关定义、条件和流程。上诉是当事人对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向上一级法院请求审理的诉讼行为。适格主体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当事人需在法定时间内提出书面上诉,法院将审查上诉并移送第二审法院处理。上诉状内容无欠缺的,法院将通知被
温xx和刘xx作为上诉人,针对xx县人民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他们认为一审判决在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计算上存在错误,要求撤销原判并依法改判。上诉人主张死亡赔偿金应以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应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同时,他们还质疑一审判决
撤销一审判决后诉讼费的承担问题,遵循“多退少补”的原则。败诉方需承担一审诉讼费用,即使判决被撤销。上诉方提起上诉的资格、对象、时限和费用都有明确规定。二审法院根据不同情况对一审判决进行审理并作出相应处理。
行政上诉状的相关内容。上诉状中,上诉人针对一审判决的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及程序提出异议,并提供新证据。在二审法院审理过程中,上诉状的详细陈述事实至关重要,以确保审理的公正性。无论法院选择书面审理还是开庭审理,上诉人均有机会充分阐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