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审判监督程序不会增加刑罚。只有在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中才可能发生加重刑罚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或近亲属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增加被告人的刑罚。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除非有新的犯罪事实或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增加被告人的刑罚。
然而,如果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不受上述限制。
另外,《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再审的案件,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应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并且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并且该判决或裁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并且该判决或裁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在审理再审案件时,应重新组成合议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审判监督程序不会增加刑罚,除非是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这一规定旨在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审判监督程序主要针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二审程序针对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两者的提起主体、提起条件、提起期限以及审判适用的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加刑也存在差异。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