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依法再次进行审理的一种特殊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当事人发现已经生效的裁判、调解协议存在错误时,可以在该裁判、调解协议生效后的2年内提出申请再审。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第179条、第180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再审,但不会停止裁判、协议的执行:
当事人申请再审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如果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并经审查符合条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再审,也可以提审。
如果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立案,并作出中止原判决、裁定执行的裁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应裁定驳回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1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以及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维持原判的案件和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但是,如果离婚案件中涉及财产分割部分的判决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应立案审理。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纠纷可以另行起诉。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