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人数,再审申请书应提交4份副本。
应提交裁判文书的送达回证或其他证明裁判文书实际生效的证明。
如果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果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如果委托他人代为申请,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应提交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4份。如果生效裁判是二审、再审裁判,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一、二审判决书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应提交4份。
应提交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
应提交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的同时,应提交材料清单一式两份,并可附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只有案件的当事人才有权申请再审。案件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或者上诉人、被上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判决其承担实体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也有权代当事人申请再审。
只能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对于没有生效的裁判,可以提起上诉,但不能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必须具备法定的事由。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可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是原审法院及原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出申请,法院有义务接受。
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在裁判发生效力后两年内提出。
当事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原审法院的名称、案由及案件编号,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原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申请再审的具体诉讼请求以及申请再审的事实、理由和法律根据。同时,当事人提交申请书时,必须附上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的副本。
不同时机下原告申请撤诉而被告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宣判之前,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有权不予准许撤诉。具体是否准许需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裁定。
第一审案件的审理公开性问题,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情况,以及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因素,法院会决定采用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方式。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审理公开性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
延期开庭审理的裁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若案件一方申请延期审理且符合法定情形,法院会进行裁定。延期审理的情形包括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检察人员发现需补充侦查及申请回避等情况。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