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法律文书被撤销,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强制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利益退还给原被执行人,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制度。执行回转的前提条件是原执行依据被撤销,财产已执行完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如果执行完毕后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撤消,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无法进行执行回转的情况,例如原申请执行人死亡、遗产不足以偿还、找不到原申请执行人、原申请执行人破产等情况。对于这些无法进行执行回转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赔偿的解释,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根据解释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包括再审改判造成财产不能回转的情形。因此,当事人无法依据民诉法214条请求国家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应由做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要求赔偿。
在民事审判中,如果再审改判导致原判决给当事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应由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国家赔偿法》的效力明显高于司法赔偿解释,因此应适用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由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承担赔偿责任。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避免赢了官司却输掉金钱的情况,执行回转制度应在立法上进一步进行系统的完善,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只有通过完善的规定,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确保法律的公正性。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拆迁户建房的赔偿标准。根据不同的房屋类型,如茅草屋、砖瓦结构房屋、平房和楼房,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标准,并强调了补偿应不低于类似房屋的市场价格。文章还提到了征地赔偿费用的具体标准和金额由市、县政府规定,以及确定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方法。同时,强调
破产解散公司如何赔偿员工的问题。公司解散需对员工进行经济赔偿,补偿金额度根据员工服务年限和薪资水平决定。员工每服务满一年可获得一个月的经济补偿,服务期限未达半年的员工可获得半个月的补偿。同时,公司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细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