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执行回转

时间:2024-04-0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5270
在法院判决下达后有执行的过程,为了补救执行发生的错误,当案件在执行中可以对已经按照法律文件执行的财产重新执行。那么,具体的执行回转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地进行说明,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执行回转制度的介绍

执行回转制度,又称再执行制度,是一种救济制度,用于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完毕后,当执行依据被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撤销或变更时,执行机关可以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将财产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时的状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3条和《执行规定》第109条对执行回转制度进行了规定。

执行回转的条件

执行回转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原执行依据正在执行或已执行完毕:只有在原法律文书已全部或部分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执行回转的问题。
  2. 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或变更:只有在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实存在错误,并被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执行回转。如果执行依据没有错误,依法定程序被撤销或变更,执行根据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将失去合法根据,法院应当保护合法当事人的权益,使被执行人的利益恢复到原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撤销的法律文书仅限于由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对于其他法律文书执行完毕后被有关机关依法撤销的情况,经当事人申请,也可以适用执行回转。
  3. 新的执行依据是必备条件: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有执行根据作为前提,再执行也不例外。为了责令原债权人返还财产,应当根据执行回转裁定进行。撤销原执行依据仅意味着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备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因此,根据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回转,并以此裁定作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取得财产的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进行强制执行。
  4. 仅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执行回转制度仅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已经取得财产的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可撤销被列名吗?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 错误执行判决,能获得民事司法赔偿吗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逾期对房屋产权的执行程序

    我国关于房屋产权执行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当债务人逾期还款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执行程序包括当事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否则对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可因某些原因中止或中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务人签收催

  • 委托执行的条件及其适用范围
  • 执行回转应符合什么条件
  • 执行回转能否行使抵消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