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原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执行机构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将执行程序恢复到执行开始前的一种补救制度。
执行回转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只有在原法律文书已全部或部分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才会引发执行回转的问题。
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才会发生执行回转。如果执行根据没有错误,执行完毕后是不会产生执行回转的。但是一旦执行根据存在错误,根据法定程序被撤销或变更,执行根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失去合法根据,法院就应根据法律保护合法当事人的权益,使原被执行人的利益恢复到原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撤销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仅限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而根据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在执行完毕后被有关机关依法撤销,并经当事人申请,也可以适用执行回转。
因为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有执行根据作为前提,再执行也不例外。如果法院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应根据执行回转裁定进行。原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只是表明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有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因此,根据民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裁定执行回转,并以此裁定作为新的执行依据,要求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进行强制执行。
目前,法律暂未明确规定申请执行回转的期限,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