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利人迟延履行利息事项没提出申请的案件,迟延履行利息该不该执行不统一。
由于有些案件的判决书中只明确债务人应支付债权人债权的数额,没有载明利息或违约金计算方法,如“限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货款20000元”的情形,因债权人对迟延履行利息的规定不是很了解,导致其在申请执行时,对迟延履行利息不提出申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有些执行人员在被执行人交纳了判决书所确定的数额后,即将案件以执行完毕结案。至于此种类型的案件,债务人没有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履行,在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至被执行人支付执行款期间,被执行人需不需要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对此,执行人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被执行人仍需要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其理由是迟延履行利息性质本身是对债务人没有按法律文书规定期限履行行为的一种惩罚,债务人藐视法律逾期履行应受到惩罚;另一种观点认为,被执行人不需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因为“不告不理”是法院受案特点,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执行案件受理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法院依职权移送为例外,本案中权利人对迟延履行利息没有提出申请,应作为其对该权利的放弃。
2、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不统一。
在计算基数上,主要表现为:⑴、以判决书中所确定的本金数额作为计算基数;⑵、将判决书所确定的应由被执行人支付的本金、利息、诉讼费用的总计数额作为计算基数;⑶、将本金、利息之和的数额作为计算基数;⑷、对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已履行部分,仍作为计算基数。
3、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不统一。
主要存在的计算方法有:⑴、将判决生效时间作为起始时间;⑵、将判决时间作为起始时间;⑶、将申请执行日期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⑷、将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⑸、将执行通知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
4、迟延履行利息的利率计算不统一。
存在的利率计算标准主要有:⑴、按执行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⑵、按判决生效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⑶、按判决确定债务人应履行债务期间届满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⑷、按农村信用合作社同期最高贷款利率计算;⑸、按某一银行短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⑹、按某一银行长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⑺、按法律文书所判定计算利率加倍计算。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裁定被执行人向申请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对的,但计算的本金基础应为贷款本息之和即133603.75元,而不仅仅只是贷款本金即100000元。该案中,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调解书中规定的金钱给付义务,作为对被执行人的一种惩罚,作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不会停止利息的计算,迟延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书的,还会加倍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提交采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