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时,法律提供了更有法律依据和更合理的方式来终结本案的执行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六)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裁定终结执行,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提供了弹性条款。
当被执行人是公民且已经去世,且没有遗产可供执行,也没有承担债务的义务;或者被执行人是公民,由于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没有收入来源,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被执行人是法人且已经被依法宣告破产——对于上述情况,应该采取彻底的执行终结处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各级法院院长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认为有必要重新审理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上级法院对于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重新审理。对于已经终结本案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如果申请执行人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可以通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来撤销原来的终结本案的裁定,重新进入执行程序,以实现自己的债权。
在恢复执行时,立案庭首先审查提供的终结本案的执行程序裁定书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能够提供被执行人确切的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或状况的书面证据。立案庭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案件移交给执行庭,执行人员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提请院长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工作。也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司法解释等文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过执行合议庭评议来恢复执行。在评议作出后的十日内,执行庭向双方当事人发出《恢复执行通知书》,同时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并报告财产令。在《执行通知书》上,明确被执行人需要承担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迟延履行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协议离婚后男方不履行抚养费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可以通过一审法院进行教育和警告;若前夫仍不履行,当事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包括提取工资、查封财产等方式来强制履行抚养义务。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欠债多少会导致房产被查封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房产查封需要债权人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请求,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欠债金额标准。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时,法院有权扣留其收入,但保留生活必需费用。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发出裁定和协助
失信执行人被列入黑名单后所面临的后果。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强制执行还款措施的限制,并被限制高消费,包括乘坐高档交通工具、在高档场所消费、购买不动产和车辆等。这些限制措施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同时,执行法院会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