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判精神损失赔偿标准
时间:2024-02-0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精神损失赔偿标准的修订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国家赔偿法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此次修订扩大了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适用范围,并增加了有关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对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重大发展。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确定因素
根据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对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适用,决定采用“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方式,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具体数额:1. 精神损害事实和严重后果的具体情况;2. 侵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过错程度;3. 侵权的手段、方式等具体情节;4. 罪名、刑罚的轻重;5. 纠错的环节及过程;6. 赔偿请求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平均生活水平;7. 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8. 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
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限制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时,还应当注意体现法律规定的“抚慰”性质。原则上,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应超过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所确定的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且最低不少于一千元。
过错责任的影响
如果受害人对精神损害事实和严重后果的产生或扩大有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少或者不予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物证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
医疗事故民事上诉状范文
温xx和刘xx作为上诉人,针对xx县人民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他们认为一审判决在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计算上存在错误,要求撤销原判并依法改判。上诉人主张死亡赔偿金应以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应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同时,他们还质疑一审判决
-
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
法医鉴定轻伤赔偿标准
法医鉴定轻伤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轻伤害案件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伤害赔偿的具体标准,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的赔偿都有明确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
答辩人申诉答辩状
-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