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供婚姻关系的证明文件。
2. 提供离婚理由的事实证据。
3. 提供子女情况的证明材料。
4. 提供家庭财产清单、债权和债务的证明材料。如财产已转移,应提供转移过程中的所有相关证据。
5. 提供双方经济收入的证明材料。
6. 提供住房情况的证明材料。
7. 如一方以不能再生育为由要求抚育子女,应提供医院的证明材料。
8. 如曾经进行过离婚诉讼,应提供原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等法院文件。
1. 提供户口簿或其他证明被告有抚育义务的证明材料。
2. 如属于离婚后的子女抚育纠纷,应提供离婚证据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
3. 提供双方经济收入和抚育能力的证明材料。
1. 提供原、被告之间存在扶养关系的证明材料。
2. 提供原告所在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有关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的证明材料。
3. 提供被告经济收入和经济负担能力的证明材料。
1. 提供原、被告之间存在赡养关系的证据材料。
2. 提供原告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有关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的证明材料。
3. 提供被告经济收入和经济负担能力的证明材料。
4. 如要求解决住房问题,应提供双方住房状况的证明材料。
5. 如要求变更赡养费,应提供原承担赡养费数额的协议书、调解书、判决书或其他证明材料。
1. 提供原、被告之间存在收养关系的证明材料。公证收养应提供公证书,协议收养应提供协议书,事实收养应提供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的证明材料。
2. 如养子女为未成年人,应提供其出生证明或户口簿,以及送养人的姓名和住址。
3. 如在解除收养关系时要求补偿收养期间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应提供所支出费用的证据。
4. 如养父母要求养子女赡养,应提供双方经济状况的证明材料。
5. 如存在共同财产,应提供共同财产清单。如共同财产为房屋,还应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如存在债权和债务,应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如居住在公房中,应提供租赁关系的证明材料。
1. 提供双方同居关系的事实证据。
2. 如生有子女,应提供子女出生的证明材料。
3. 提供财产清单(参照离婚财产清单填写)。
1. 提供医院出生证明和亲子鉴定报告。
2. 提供单位、派出所、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
3. 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领养证明。
1. 提供与监护权相关的证明材料。对于法定监护关系,须提供户口簿或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的证明。对于指定监护,须提供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的书面或口头指定监护的证据。
2. 提供被监护人身体和财产情况的证据材料。
3. 如被监护人为精神病人,须提供医院诊断证明。
以下情形之一,经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1.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2.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
5.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法官判缓刑所需的批准程序。合议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案件后,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评议,并分别作出有罪、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在缓刑判决时,最终判决由合议庭做出。
法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和作用。证据可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类型。法院需全面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证据间的联系及其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合适的证据对诉讼结果至关重要,专业律师可为您提供证据方面的专业服务。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