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判决生效后并不一定属于终审案件,如果案件是一审终审的,一审的判决结果就是终审结果,如果是二审终审的,一审判决结果不是终审结果。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七十八条 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裁判证据是指最终能够被法官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一般而言,法官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证据的属性。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客观真实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为此,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证据在经过法庭质证后,法官没有理由怀疑其为虚假,便可认定其真实性。
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指民事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它是由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
2、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证据的合法性
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离婚案件中收到法院传票但不去法院出庭的后果,包括缺席判决的相关制度和法律适用情况。缺席判决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结案率和保证诉讼顺利进行而设立的重要制度。当一方当事人缺席时,法院会根据到场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判决。缺席判决与对席判决具有同等法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申诉针对的是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裁定或决定,但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诉。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申诉的时间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刑事案件申诉所需的材料。首先,申诉人应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