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14条规定,对于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移送、移交的案件,原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预收的诉讼费用随案移交接受案件的人民法院。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或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成立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移送案件的诉讼费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移送、移交的案件,原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将当事人预交的诉讼费用随案移交接收案件的人民法院。”然而,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法院没有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执行,在移送管辖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只移送案件材料而不及时移交诉讼费用,或者个别法院将诉讼费退还给当事人。由于这些原因,接受法院由于没有诉讼费用,只能长期积压在立案庭无法立案。不同地区对于处理这一问题的做法也不一致:一些接受法院在与移送法院联系后仍未收到诉讼费用,会将案件退回给原受理法院;一些接受法院要求原告重新交纳诉讼费用,如果原告未在规定期限内交纳,则将该案件按自动撤诉处理。由于法院之间移交存在的问题,导致案件无法得到及时审结,不仅影响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对法院形象造成了损害。本文将对上述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只有在当事人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请,或者申请未获批准,逾期仍不交纳诉讼费用的情况下,法院才能对案件做出自动撤诉处理。在移送管辖案件中,已经在原受理法院依法立案的案件不属于新接受的案件,当事人已按规定交纳了相关的诉讼费用,或者已办理了缓交、减免诉讼费手续。移送管辖只是管辖法院的变更,不需要当事人重新立案,因此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通知》第二条的处理规定。因此,如果接受法院仍然要求原告重新交纳诉讼费用,并按自动撤诉处理,明显是不合法的。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原受理法院应当将当事人预交的诉讼费用随案移交有管辖权的法院。在移送管辖案件尚未审结的情况下,原受理法院将当事人已交纳的诉讼费用退还给当事人是没有依据的,接受案件的法院也不应要求当事人在受移案件的法院重新交纳诉讼费用。在本案中,原受理法院没有将诉讼费用移交给接收法院,这种做法违反了上述法律的规定。因此,应当认定原受理法院移交材料不齐全或者拒绝移交诉讼费用,导致案件未完整移送,接收法院有权不予受理,并将案件退回给原受理法院。
综上所述,在移送管辖的案件中,如果原告不愿重新交纳诉讼费用,而原受理法院拒绝移交诉讼费用的情况下,接收法院不能要求原告重新交纳诉讼费用,更不能对移送案件按自动撤诉处理,而应将该案件退回给原受理法院。
交通事故的起诉费用标准,包括财产案件、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执行案件等不同类型的费用标准。财产案件的起诉费用根据起诉金额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申请财产保全和申请执行案件的费用则根据申请或执行金额来收取。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其他如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以及证人等出庭产生的费用。案件受理费的交纳标准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分段累计交纳,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交纳比例。
涉及赡养费纠纷的案件是否可以免交诉讼费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以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特定人群可以申请免交诉讼费。此外,因见义勇为或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导致自身权益受损的人也可以申请免交诉讼费。
律师收费的详细标准,包括婚姻案件、侵害人身权案件、其他非财产案件等的收费标准。对于财产案件,根据标的额的不同范围,收费也有所不同。此外,文章还涉及案件执行费、保全费等其他相关费用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