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回重审后还是原来的法官吗
时间:2024-04-27 浏览:19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如果发现事实不清的,可以改判,也可以发回重审。那么,发回重审后还是原来的法官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发回重审的意义和程序
发回重审是一种法院审理案件程序性规定,旨在确保案件审判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当一审法院违反法律有关审判规则的强制规定时,需要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进行重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审程序中的发回重审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
-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 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对于需要判决离婚的案件,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将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一并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发回重审情形
审判监督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如下:
- 人民法院提审或根据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例如审判人员、书记员未回避而参与审理、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等,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发回重审次数的限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这一规定限制了发回重审的次数,避免了不断上诉的循环。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可将哪些案件发回重审
法院在何种情况下可将案件发回重审的情况。主要包括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第一审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以及发现第一审中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仍是第一审判决,各方当
-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根据不满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同阶段的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有不
-
发回重审案件的诉讼费如何规定
发回重审案件的诉讼费规定。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如果案件被发回重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退还上诉人已交纳的第二审案件受理费。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以及违反了法定程序,需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
-
再审案件可以提管辖异议吗
原审判决因实体问题被发回重审,被告不能再次提出管辖权异议。因实体问题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并不包括管辖权的重审,仅仅是指对实体的重新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允许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申请再审。此外,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指导》总第38辑的“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
-
上诉不加刑改变罪名能否加重附刑
-
对重审不服上诉的诉讼费退还吗
-
重审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