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
时间:2024-05-29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是需要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是可以申请先予执行的。那么,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
申请先予执行的主体为诉讼当事人。
先予执行的概念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根据权利人的申请,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等措施的制度。
申请先予执行的程序
先予执行的申请由权利人向被诉人民法院以书面形式提出,人民法院不能在没有权利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主动采取措施。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人需要提供担保,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申请将被驳回。
先予执行的条件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人是否因生活或生产急需要求立即实现相关权利,只有申请人自己最清楚。因此,先予执行的要求应由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不能主动依职权裁定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
- 被申请人有履行的能力。只有被申请人具备履行的能力,申请人的申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法院作出的先予执行的裁定才有实际意义。
-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设立担保条件是为了加重申请人的责任,防止其滥用申请权,造成先予执行错误。对于一般先予执行的资金或其他财产数额不是很大的民事纠纷案件,如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申请人往往比较困难,可不责令担保。而对于经济合同纠纷,先予执行的财产一般是较大数额的款项、大宗货物或生产中急需的关键设备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而随时变化,如果先予执行错误,会给义务人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人民法院在权利人申请先予执行时,应要求其提供担保。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先予执行能否进行拍卖
关于先予执行能否进行拍卖的问题。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一旦裁定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执行局有权进行拍卖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当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或冻结时,人民法院应及时采取行动以实现执行目的。
-
保证人担保
诉讼过程中保证人担保的资格要求以及抵押物和现金或有价证券作为担保的具体方式。申请人可通过提供担保人、抵押物或现金等方式证明先予执行的合法性和赔偿能力。担保人需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和代偿能力,并出具书面担保书。抵押物需是可以流转的财产,申请人不能擅自处分。
-
交通事故中的先予执行制度
交通事故中先予执行制度的适用条件和步骤方法。在轻微财产损失的情况下,不适用先予执行。对于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裁定先予执行,但需满足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申请人已提供担保等条件。当事人凭交警部门证明、医疗票据等可申请
-
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的区别
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的区别。财产保全旨在确保判决后财产可执行,是一种事后的准备措施;而先予执行则是在案件未判决前为保障一方生活生产提供的特殊司法措施。两者申请程序和适用情境不同,前者较为复杂需提交相关证据,后者相对简化。复议期间先予执行裁定不会停止执行
-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
申请执行回转的期限
-
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