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起诉时必须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然而,在审判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当事人的诉讼请求非常不明确的情况。
一些当事人在诉状中只提出“请求法院依法公断”,而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具体诉讼请求。
一些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却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数额。
一些当事人在诉讼中随意扩大数字,却无法提供相应的依据,这样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一些当事人在答辩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却不懂得进行反诉。
当事人不明确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有的是因为确实不知道如何计算具体的数额,但有的在起诉时则有意不写明确的请求,以在庭审中再提出明确的主张,以达到少交诉讼费的目的。
因此,在立案过程中,法院在审查当事人的起诉状时,有必要要求当事人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不知道如何计算,接待人员应告知其进行咨询。有条件的法院应将一些常见案件中需要明确数额的计算标准印发成一些诉讼常识,提供给当事人。例如,人身损害赔偿应包括哪些范围、计算依据和标准等。
对于当事人在诉讼中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审判人员应告知其到立案庭补交不足部分的诉讼费。对于被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答辩或庭审中提出明确的主张,并且与原告的债权不能相互抵销的情况,审判人员也应告知其提出明确的反诉请求,并办理相关手续方可予以审理。有些审判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仅根据被告或第三人的答辩意见中提出的诉讼主张,在判决中予以确认。我们认为这是有悖于诉讼原则的,并且使法院漏收了反诉部分的诉讼费。
总之,诉讼是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展开的,诉讼请求是否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是定案的关键。因此,当事人只有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法院才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