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如何看待巨奖销售无效的抗辩

如何看待巨奖销售无效的抗辩

时间:2023-09-1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356
显然,经营者在赠品设定之前对国家法律的规定是非常熟识的,为了推销商品故意突破有关奖品金额的标准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后再以无效为由拒绝兑奖,其理论依据是:有奖销售包含着两个不同的合同关系,一为买卖,二为赠与,由于赠品价值过高并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有效性,所以,违反国家的规定并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其推销商品的目的能够实现。但是,赠与合同如果无效则是其最愿意看到的,由于最高奖项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也不得以价格超过5000元的物品作为奖励,赠与合同一旦确立为无效,消费者只能要求补偿不超过5000元的钱物,这对于经营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低成本的促销手段。因为,当初消费者之所以购物在一定意义上是将主商品和赠品价值作出“捆绑”考虑的结果,换言之,如果赠品价值太小是不足以促使其产生购物欲望的。

有奖销售的法律性质及赠品虚假宣传问题

一、赠品虚假宣传与交易关系效力问题

有奖销售涉及的赠品虚假宣传不仅仅关系到赠与行为的效力问题,更关系到整个交易关系的效力问题。赠品设立的非法性并不是抵抗他人合法权利的合法抗辩理由,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恶意行为中得益。赠品金额超过国家规定只是违反了行政管理的具体规范,经营者要接受有关行政制裁,但是并不影响其与消费者之间合同的有效性。

二、法律强制性规范的分类及对有奖销售的影响

根据比较法的观点,不能认为所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的合同都归于无效,而应该对法律强制性规范进行分类。强制性规范可分为效力性规范与管理性规范,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才是无效合同,违反管理性规范的只会导致行政制裁问题,并不影响私法合同的效力。对于有奖销售而言,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进行这种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家对有奖销售的限制性规定并不针对有奖销售本身,而是为了防止销售人滥用有奖销售来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公平竞争。金额的限定并非针对合同双方或有奖销售的性质,而是针对奖品设定的具体行为手段。因此,无效合同应主要解决国家行政管制问题,有奖销售的规定属于管理性规范,对其违反可导致行政机关的查处,但不会否认合同效力。

三、无效处理的不良后果及维护竞争秩序的思路

将有奖销售视为无效并作出无效处理可能会导致违法有理、违法有利的不良后果。无效后果通常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情况。在全部无效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但这是一种成本更高的处置措施,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部分无效,则意味着根本上违反了消费者通过购物达到随机获得赠品的真实意思表示,实际上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

为了维护竞争秩序,防范违法行为,一个重要思路是加大违法的成本,提高违法行为的发现概率和查处概率,使经营者无法从违法行为中受益。将合同视为有效通过保障消费者的预期利益最能约束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从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并强调形式审查的重要性。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满足形式要件的案件应予以立案,同时废除不合法律的立案“土政策”。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的当事人,提供救济和帮助。面对可能的案件增量,通过制裁违

  • 双方写的换地合同是否有效?

    换地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方可以互换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换地合同需注意符合法律要求,避免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并需经发包方同意。

  • 深圳宝安区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机制的改革

    深圳市宝安区针对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机制的改革。通过法院、劳动监察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资源整合,建立多方联动调节机制,并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调解成功率。试点以来,宝安区劳动争议联调工作室取得了显著成效,法院也支持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法院将在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会驳回申请,不当的则会变更或撤销。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也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处理。

  • 承租人不得擅自转租租房吗
  • 上海工厂跨区搬迁有赔偿吗
  • 8岁以下的孩子给主播打赏,平台要全额退款吗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